芯农农业网 >> 灰毛含笑

山村土法种大米国际帮工二十几亮叶龙胆

2022-06-28

山村土法种大米国际帮工二十几

原题:城里帮工和老孙的生态农业圈

孙家屋后全景图。

耕太(左二)、老孙(左三)和来帮忙的邻居村民一起打谷子。

代陈韵如实践生态农业理念的骑龙村村民孙文祥。

三农直通车综合报道:8月30日早上8点,阳光灿烂,洪雅县东岳镇骑龙村村民、50岁的孙文祥骑着两轮摩托搭着他的“帮工”——来自日本的志愿者扶桑耕太,在通往柳江古镇的公路上骑行。摩托车上还搭着一麻袋新收获的大米、糯米,以及刚刚采摘的秋葵,准备到古镇的街上摆摊销售。他用废旧纸板剪成的广告牌上写着:无农药、无化肥、没有杀虫剂、非转基因、无农膜。地摊前很快就围起了城里来的游客。生意不错,上午10点半,他们带去的东西差不多已经卖完。

骑龙村村支书杨祖明介绍说,自从老孙回家搞起生态农业,骑龙村得到各国环保志愿者的关注。骑龙村村委已经制定了“生态农业示范区规划”,要推广孙文祥引进的新理念。

生态农家不一样的诱惑

2013年夏天,在美国读大学的陈韵如回到家乡骑龙村做生态农业调查,发现大片的田地荒芜无人耕种,而当地不错的生态环境非常适合发展生态农业,便劝说“沾”点亲戚关系的孙文祥去参观成都河流研究会在郫县安龙村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看到那里的农民搞生态农业收成不错,孙文祥也动了心。回到骑龙村后,他便打理起屋后已经变成荒草坡的田地,还把周边农户撂荒的田地也整理出来,搞起生态农业。

家里除了孙文祥夫妇外,还有75岁老爹。就这3个劳动力,除了种有大约17亩的稻田和蔬菜,家里还养了十几头猪,鸡鸭成群。孙家给农作物施肥用的是人畜等农家肥,杀虫用的是一种自制的生态药液,用农家瓜果皮和食糖混合发酵而成。“这个技术是跟环保组织学来的。”孙文祥说。

为了把自己种的生态大米宣传出去,卖个好价钱,孙文祥就亲自到镇上去卖米。“今年市场上的稻米价格是每斤2.2元左右,我的米价有点高,卖7块。”经常有买农货的城里人置疑他的物品是不是真的生态,老孙也很较真,就请他们到自家田里去参观。渐渐地,慕名而来的城里人不断增多,老孙便整理出家里的四五间客房,开始接待城里游客,每天90元管吃住。殊不知,一个生态农业圈自然形成。

从未到过丘陵农家的大一女生朱迪来到孙文祥家,很是新奇,她说:“院子里的鸡,不管是公是母都毛色鲜亮,可以随时啄几颗竹席上的稻谷,悠闲地散步。我这才知道,敞养的鸡可以吃虫子,吃新鲜的玉米、稻谷,因此个个披着漂亮的羽毛,它们终于和鸟类联系上了。”

“帮工”来自世界各地

支撑这个生态农业圈,只靠一家三口还是吃力,陈韵如就介绍一些环保志愿者来到孙文祥家“帮工”。这两年,来他家的“帮工”有20人左右,有美国的、意大利的、日本的,但多数还是成都的。他们帮助老孙做农活,养鸡喂猪,耕田种地,老孙则提供住宿和一日三餐。“帮工”时间长的20来天,短的仅一天。

30岁的耕太便是其中之一。他能说流畅的普通话,但他一般不说话,站在一旁,静静地做帮手。卖米时,老孙称米,他就打开口袋接住;有人买了秋葵,他就帮人捆扎好。他说:“我也是游客,只是我的方式不同,我在这里打工,可以吃住免费。以前我去过韩国的农村,还在澳大利亚的农场做过农活。”

“这里很漂亮,没有大块的平地,不用机械,玉米、油菜、麦子、蔬菜什么都有。”耕太在这里已经住了10天,在他看来,这种旅游方式很赚很值得,“可以深入到他们的生活中,了解他们。”

在耕太之前的“帮工”,是来自美国的詹姆斯。他在亚洲各地转一圈来到成都后,在网络上发现了一个叫“孙家的农场”的地方,然后在朋友的帮助下,与不懂英文的孙文祥取得了联系。

20多岁的詹姆斯在这里学会了养鸡养鸭,用草喂猪,扛着锄头下地收拾玉米秆做柴火。一天打扫猪圈三次,排泄物扫到房子下面的大槽里产生沼气。“活不多,空闲的时间我就到村里转悠,觉得自己很想当一个农民了。”

回美国后,詹姆斯在网上给孙打广告:每天支付90元人民币或14美元,孙提供包括一日三餐和干净舒适的住宿。如果你在繁忙的季节里,你可以交换你的劳动,住宿和食物。我在阳光下的家庭农场是我最难忘的一次旅行,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让它回来。

杨祖明慢慢理解了这些来村里“帮工”的人,“以前,我觉得他们肯定是家里有钱,不愁吃穿的闲人,好奇追求刺激。现在渐渐懂了,他们中间的多数人是在实践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田里留着祖传的“土糯米”

孙文祥还开通了手机微信朋友圈,隔几天就播报一下自己的家庭农业信息。7月30日,孙文祥在微信朋友圈里发布消息:“谷子熟了。再等20天左右,新鲜的生态大米就要出来了。”吸引了不少城里人陆续赶来。

城里人来到孙家,不仅仅想买米和蔬菜,还想下地学“打谷子”。屋后那块长条状稻田,有50米长,还剩下一角没有收获。今年种的是“土糯米”,“就是要卖15块钱一斤的那种,晓得的人都喜欢。”老孙说的“土糯米”,是当地祖辈传下的稻种,过年推汤元、蒸叶耳粑、做醪糟用的。老孙下到地里,扶起一把秸秆,几乎和他人一样高,有150多厘米,“一般的谷子哪有这样高?”

老孙笑着让耕太做示范:“他是一把好手,割稻子、打谷子比我还能干。”耕太操起镰刀割了几把,反身把割下的秸秆交给老孙。老孙来到打谷机前,打开电源开关,隆隆的机声中,谷粒脱开秸秆变成了一小堆稻谷。周围看热闹的村民也下到地里,操作起来,“好久没有这样下过田了!”

老孙指着地里成熟的稻谷,开始教起城里人如何判断稻田有没有使用化肥:“稻谷结穗成熟后,秸秆是发黄的,穗粒透着金黄色。如果这个时候秸秆还是绿色的,那一定就是使用了化肥的,因为化肥的肥力更持久。”

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生态专家陈庆恒在评价孙文祥时说:“大规模运作并非农业的唯一出路,中国传统农业作为东亚模式的典型,至今仍然是非常好的方式。”

随着城里来打谷子的人逐渐增多,现在骑龙村已经有几户人开始学着老孙的办法种地了。作为村支书,杨祖明对未来也寄予了新希望,“要劝说更多的农户,加入老孙的生产方式。也可以给你们城里人多准备点打谷场。”骑龙村的生态产业或许会走出一条不同的道路。

>>>三农科技,更多致富经等你来取

http://>

>>>科技专题,揭开传统农业经验背后的科学奥秘

http://>

>>>农事评论,最富创意的三农专业意见

http://>

高低温万能试验机

ZCMW-100kN人造板专用试验机完成验收

材料扭转试验机

橡胶人字弹簧压力机

3000N液晶显示电子万能试验机厂家

橡胶径向刚度测试机报价

友情链接